
3月28日上午八时,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化学教研组的“命题研究贯通教研”专题活动在励行楼化学实验室正式启动。此次教研活动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开展,旨在通过贯通初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命题研究,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提升教师命题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附中校区全体初高中教师现场参会,其他校区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参与,共同探索命题设计的科学性、导向性与创新性。本次会议由化学教研组长刘丽美老师主持。
第一环节,由化学教研组长刘丽美老师以初高贯通·命题赋能”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初高中命题研究贯通的必要性,强调命题研究在知识衔接、素养导向和教学反哺中的核心作用。结合2023年、2024年山东新高考真题,刘老师深度剖析了山东高考化学命题特点:“情境真实化”、“能力阶梯化”(如实验探究题从现象观察到定量分析)及“学科融合化”。针对2025年高考方向,她基于新课标与政策趋势作出科学预测:命题将更注重“创新思维”与“真实问题解决”,建议教师聚焦核心素养,强化初高知识体系整合,优化“教—学—评”一致性。 本次活动为初高中化学教学贯通提供了精准方向,助力教师把握命题脉搏,实现科学备考与素养培育的双重突破!
第二环节,由初中化学备课组长范亚男老师进行了化学中考命题研究的汇报。范老师从当前济南中考的新形势开始,系统的分析了新教材背景下的新中考特点。接下来从新中考方向,进行了备考的新方向预测及备考建议的分析。在今后命题中要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强化对化学与生活、社会联系的理解。同时,增加真实情境与实际问题,提升实验探究能力的比重,融合跨学科知识,并注重信息提取与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此外,加上少量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逻辑表达与创新思维。备考时,考生需夯实基础,关注本地特色,进行专题突破与模拟实战训练,以适应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第三个环节,分别由高一化学组朱妍婕老师和高二化学组赵雯雯老师对近期自命题进行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月考命题根据教学进度,围绕必修二前两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键等核心知识点展开。本次命题是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双向细目表对知识点、能力点、难度等级等精细化规划,确保试题既贴合学情,又能有效反馈教学效果。命题过程中,团队严格把控科学性和区分度,注重基础落实与能力提升,并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素养进行考查。本次考试不仅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反馈数据,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后续的教学安排。通过科学的命题设计和严谨的考试分析,我们致力于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学目标,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高二化学组近日完成2025年3月月考命题设计,试卷紧扣《物质结构与性质》及《有机化学基础》全册内容,结合学生学情与课标要求,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试卷总分100分,物质结构占38分,有机化学占62分,难度系数预设0.6,按易中难5:4:1分层设计。题目强调概念本质理解、新情境应用及实验探究,通过干扰选项、多角度推理等策略提升区分度,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目标。
接下来由神祥强老师和孙孝利主任分别对命题研究进行了指导。命题研究能够深入分析考试命题的方向、重点和趋势,从而为日常教学提供精准的指引。在命题中要基于学生学情,把握题目的难度,实现命题的价值。
最后,大家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命题趋势分析”“初高衔接命题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解析命题规范与创新路径。线上分会场同步开展互动问答,各校区教师积极分享教学实践中的命题难点与解决方案。
此次教研活动为集团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注入了新动能。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贯通式命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未来将把教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以高质量命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评价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王娟 范亚男
照片:王娟 朱妍捷
责编:刘丽美 范亚男
编辑:刘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