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6日上午,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地理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初高贯通教研活动,主题为“纵向垂直 靶向聚焦”,紧跟集团发展的步伐,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与学科育人效能,通过初高联动教研机制凝聚教育合力,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关键能力贯通培养探索实践路径。
初中地理教研组长许贝贝老师的汇报主题是《纵向垂直 靶向聚焦》,纵向垂直是指初高贯通,通过贯通教研提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靶向聚焦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靶向聚焦实现课堂范式优化、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纵向垂直与靶向聚焦可以实现互相服务和提升。初中地理教研组通过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调查问卷来聚焦主题、发现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通过学习任务单带领各校区老师来探讨与解决问题,将方法加以实践反馈并进行提升总结,在后续初中地理组会继续紧密联系学校教研工作分组研究核心素养,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升。
高中地理教师曹治以山东新高考试题为例,解析区域认知在教学与考试中的实践应用。他基于课程标准,阐释区域认知的分级目标,指出当前区域系统教学滞后于素养培育需求,并强调高考命题通过兼顾国内外区域考查学生综合素养。针对陌生区域定位,曹治结合2023年高考真题提出解题策略:在有限信息中提取关键要素,结合图文归类分析,避免思维过度发散,同时强化时空尺度意识。他特别剖析了区域尺度思想的重要性,指出高考侧重从大、中、小及时间尺度均衡命题,其中小尺度试题占比更高,考验学生精准尺度判断能力。最后,曹治建议:面对陌生区域需聚焦核心知识、提升尺度敏感性;针对具体区域应深化图文信息分类加工能力,通过拓展区域认知提升答题精准度与得分效率,为教学与备考提供明确路径。
高中地理教研组长王涛永聚焦“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系统阐释其内涵与实践路径。他深入剖析区域认知的根源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是实现人地协调观的关键路径。日常教学中区域认知培养需以“画块”方式切入,引导学生从空间视角分析地理现象,并将素养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空间视角、方法工具、区域开发与决策评价,指出“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方法论。他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为例,生动解析区域认知的实践应用:从区域分布、自然与人文要素特征、区域差异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尺度转换及地理过程推演能力,强调“区域联系与演变”对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联的重要性。针对教学落地,王涛永提出“贯通教研”路径:建立初高联合教研组,打破学段壁垒;开发融合区域分布、特征、发展等要素的螺旋式教学案例;设计跨学段课堂观察机制,追踪学生素养进阶;辅以动态评价反馈,精准评估区域划分、尺度转换等能力提升成效。他呼吁,通过系统化的区域认知培育,实现地理学科“从知识传递到育人价值”的转型,为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本次教研活动以“纵向贯通”与“靶向聚焦”为双核驱动,将区域认知素养的层级化培养与高考命题趋势深度结合,既为教师提供了“教-考-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也为学生构建了从知识积累到素养落地的进阶桥梁。未来初高地理组将持续深化贯通教研机制,以精准教学策略赋能学科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撰稿:汤凡梅、赵娜
照片:覃曼
责编:王涛永
编辑:刘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