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再次走进山大附中。庞教授的每次莅临指导,都让老师们收获颇丰。恰逢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和奥体中路学校老师们来校交流,有了庞教授指导,此次交流比以往更加多元、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一起看看,庞教授此行又奉上了一席怎样的精神盛宴,再看看庞教授带来了怎样的知识礼物——“热认知”。
庞教授来,一定要走进课堂的,看看老师们的成长与变化,发觉老师们的提升空间。当然,期待被教授亲自点评与指导的老师多之又多,这次尤为幸运的是数学组王道远老师和文综组张晓文老师。王道远老师呈现的《感受可能性》,张晓文老师呈现的《东南亚》,分别得到了庞教授不同的“私人订制版”指导。庞教授的观点值得反思。
观点一:山大附中学情的特殊性。庞教授指出,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而山大附中学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师们在落实课程标准时应适当提高要求,以满足山大附中学生的求知需求。
观点二:激活有情感的认知——“热认知”。一节好课,一定要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丰沛的感情去学习,产生“热认知”,也就是有情感的认知。有温度的课堂、有情感的师生才能让学习更加有趣、更加高效。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体现,就是以学生能学好为基本出发点,很难想象,一堂没有“人情味”的课怎么让学生学得好,怎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观点三:恰当的导入至关重要。导入的作用不只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们已有的背景知识,让旧知识和新知识产生关联。导入如果恰当,不仅可以激活背景知识,甚至可以点燃孩子们的情感,产生上述至关重要的“热认知”。因此,课堂导入环节一定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愉悦的情绪。
观点四:一堂课就是一场大片。庞教授提到的“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句话是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好比喻。每位老师都应该试着去探寻导演的角色,每一次备课都应该像指导影视大片一样去设计情节。
让老师们感到惊喜的不只是两节课的点评,还有庞教授对《知识分类学习论与教学论》的指导与讲评,庞教授不仅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了把控,还对前沿理论做了介绍。全校老师都有幸参与了庞教授精心准备的《练习的设计: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专题报告,有意思的是,上午还在讲课、说课、评课的老师们,下午摇身一变成了学生。
其实,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要会当老师,先会当学生,要想会教育,先要会学习。庞教授是我们山大附中老师的好老师,学习心理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想进步,我们期待老师的老师——庞教授再来。
【作者:文/张晓文 图/王道远 李 林 来自:山大附中庞维国教授专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