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具备仰望星空的能力”,十多年前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就面向教师层面开展人文素养研修,延续至今并向集团各校区辐射。文学、历史、艺术、美学、哲学、管理、人工智能……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邀请各领域顶尖专家学者走进中小学,为老师们带来高水准的专题研修课程。中小学教师与各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对话,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行动自觉力,不仅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教师们“开天眼”。更重要的是,让教师看到各领域顶尖学者做学问的精神。
2025年3月15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全体教师人文素养研修活动在山大附中瀚阳学校如约举行。本次人文素养研修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法,让济南、菏泽定陶、青岛、威海四地十校全体教师享受了一场人文素养研修的饕餮盛宴。本次人文素养研修特邀了山东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陈竹敏,为集团千余名教师带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进展及应用》专题讲座,开启本学期人文素养系列研修的首场讲座。
陈竹敏围绕人工智能定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智能体、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实践等内容进行了讲述,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发展脉络,生动演示了大模型在知识问答、内容生成、教育辅助等领域的实践成效,并结合基础教育应用大模型支撑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下一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将紧抓人工智能技术机遇,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辅助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希望一线教师保持对增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研究实践的能力。
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老师们开始研究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段义峰讲述了DEEPSEEK助力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尚菲菲讲述了人工智能优化教学管理。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栾玉娟讲述了人工智能助力语文课程教学。
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槐荫区弘雅学校教师刘然讲述了“让课本里的人物‘复活’”。
“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技术认知坐标系,既要理解AI的赋能潜力,也要洞察其局限性。”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执行校长郑廷伟特别强调教育从业者的辩证思维,建议教师关注AI在个性化教学、学情分析、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同时保持对技术伦理的审慎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兼具人文情怀与技术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深化教育创新的关键着力点。
“这次学习打破了我们对AI的抽象认知,真切感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教学创新可能。”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把前沿技术认知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本次研修活动标志着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在智能教育领域的纵深探索,通过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技术对话平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专业动能。与会教师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更获得了将AI转化为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法论指导,为未来课堂变革积蓄了创新力量。
撰稿:潘奕轩
照片:周晗
责编:刘文倩 张伦超
编辑:刘海鹏